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听从身体和情绪的指引,来决定写,还是不写,写什么,怎么写。

    文|周琼

 

写完前几篇文章后,挺累的。

 

去觉察这累的感觉,发现自己非常在意文章的可读性、完整性,是否有深刻理解、领悟等等。

 

再去觉察这份在意,看到自己想要与人连接、索求关注的渴望——多想粘住每一个走过路过的人,求被看见,求夸,求赞,求喜欢……求永远关注,永远夸赞,永远喜欢,永不离弃!

 

好紧张。

 

这份渴求,已在不知不觉中,成为一个极大的障碍。让我今天一坐在桌前,就感受到胸口拥堵。生怕写不好,就会立马被抛弃。这感觉,破坏了我分享的心境,让内心的流动变得很不顺畅。

 

必须调整。

 

要听从身体的号令。

 

 

意外呀。从媒体离职三年后,重拾纸笔,竟变成了一个用身体写作的人。

 

什么是用身体写作呢?

 

就是听从身体和情绪的指引,来决定写与不写,写什么,怎么写。

 

动笔前,得心中有领悟和感受流动,身体有表达、释放的欲望,愿意分享时,才能写。

 

写作时,情感有流动,有疏通,胸腔有扩张感,才能持续;

 

写完后,自己一读,心口、呼吸管道与胃部感觉柔和温暖,觉得表达了内心之所感,促进了与自我的融合,才能放心发表。

 

反之,当身体感觉拥堵,难受,没有东西流动、没有表达的欲望时,就什么也写不出来。

 

写完后,若是自己读了,心口犯堵,就知道,根本没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到位。那就只能重来,或者放弃不写。

 

3 

想起过去做记者时,所在媒体有个记者评论栏目,有些影响力。特别想写几篇让人称道的点评文章。可好几年过去了,一篇也没写出来。当时觉得自己怎么就这么笨?这么没见地呢?

 

现在回顾起来,真想拥抱一下当时在电脑桌前苦思冥想而不得的自己——我根本就不是个头脑+逻辑型的作者呀。头脑和逻辑天生就欠发达。

 

倒是身体和内在感受,相对灵敏一些。能在细微处,层层递进地,感受到不同的东西。

 

闭目体会一下……写评论,会让我心气上浮,太阳穴发紧,无法与内在感受相连,整个内在世界变得狭窄、锋利。也害怕自己说得不好,不对,被人反攻击。

 

评论,是一种俯视的姿态。这种姿态里,含有某种攻击性,因此也要防守。对我来说,是一种相当耗能的状态。

 

用身体写作,则让我与自己的真情实感相连,内在世界变得柔软、流动、宽阔。这里,只看真实与否,没有对错之分。是一种更为自然开放、有助于内心生长的写作方式。所以,只能用身体写作。

 

所以,从这篇文章起,我将大大缩减每篇文章的篇幅,只在某个点上描述感受,长短不拘,写完拉倒。

 

 

至于亲爱的读者您——如果您尝试去觉察自己,并对自己足够诚实,您也许会发现,您跟我一样,是个纯然的,以自我为中心的人——我们只是根据当下的感受和需要,流向这里,或那里;关注这个,或那个。如果对某篇文章,某个作者点赞,那是因为他/她的文字,凑巧在这一刻,符合我内心的需要,点中了我的某些感受——中心点,是我,而不是作者你。

 

我们这样的人,哪里会真的在意,别人表现得怎样呢?我们忙自己的事,还忙不过来呢。

 

写完这一句,内心有种踏实的感觉。

 

那想要连接的愿望并未受伤害,或被忽视,相反,这连接变得更为灵动、宽广——因为觉察到,连接是求不来的。它只会自动发生。又在不同的因缘下,瞬息万变——此时相连,彼时相斥。此时相斥,转眼间,又可相连。

 

高兴呀。

 

升起了一种可以胡言乱语,肆意妄为的畅快感。

 

终于,敢于,听从身体的召唤。

 

随心,随性,归向自我的中心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(本文原载于“归根之旅”微信公众号,扫码可关注。亦可就自我探索及各种心理问题与作者互动)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周琼

周琼

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深度心理探索者.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. 禅修者. 原财新传媒资深记者. 个人微信公众号:归根之旅(guigen-zl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