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再观人性的枷锁,

并尝试描绘一份心灵受困的地图

 

 


文|周琼

 

1

“我停不下来,一定要去看手机,很频繁地去看”。

“我不该再想着她,但她一直在我脑海中。”

“总是想吃东西,吃很多。好象控制不住。”

“其实聚会很无聊,但还是一而再,再而三地去参加聚会。”

“我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,但我行动不起来。”

“我很困,但就是睡不着。”

“我痛恨自己骂女儿的样子,但忍不住!事后又后悔!”

……

开工了。

听来访来讲述他们的心境。哀伤、困顿。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。不懂为何自己如此不可理喻。仿佛自己是世界上最管不住自己的人。

 

2

无能为力、不由自主。这种滋味,真不好受。

我想这样,但为什么,就做不到这样?

我不想这样,可怎么回事呢?偏偏就是这样?

仿佛被施了魔法,下了咒语。仿佛被囚禁在某种看不见的强力之下。

 

3

挣扎、抗拒、试图推开、逃脱。跟自己讲道理,学习新的观念,甚至接受某些疗法。有时候管用,但很快,一切又打回原形。甚至报复性地反弹,情况变得更糟糕。反复循环,无头无绪。仿佛一个醒不来的噩梦。

 

 

4

多么熟悉的困局。

我呀,坐在你对面的听者,那个咨询师,也有同样的体验。

有时候,拿着手机,放不下。心里有个人,放不下。该睡觉的时候,有些事情,放不下。面对计划中的目标,心里重重卡顿,导致无力前行。

……

也曾挣扎、抗拒、试图推开、逃脱。想要“管理”自己,恢复“正常”。但逃不掉,也挣不脱。不由自主、无能为力。

只能停下来,觉察。

在各种情境下觉察。一层层、一遍遍地觉察。

 

5

能觉察到的,最上层的,是情绪和心境。

有时看到渴望。渴望连接,渴望被需要。渴望融入,渴望被怀抱。那么深的渴望。

有时看到恐惧。害怕孤独,害怕无依无靠。害怕未知,害怕失控。害怕被隔离,也害怕被淹没。害怕失连,也害怕被安排。害怕失败,害怕没人爱。害怕死亡,害怕空荡荡……那么多的恐惧

所以要不断看手机、吃东西、购物、聚会、追求异性、追求梦想、打骂孩子。所以常常感到困顿、颓废、无力……而所有不由自主的行为,都在这些情绪的驱使下,试图拯救自己。

 

7

看到这一层,也许会明白,这些“问题”行为,只是外显的现象,背后,是渴望,或恐惧。是生本能的一体两面。看到它们,非常重要。否则人就只能停留在表象和对表象的治理中。

看到容易,要在各种情绪和痛苦的心境下停留、探索,则非常困难——若是容易面对,现实中何需采用那么多花样,迂回曲折,去满足和拯救自己?

心理咨询中,来访者往往在经历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个人体验后,才能获得心理空间(或内心力量感),一点点确认这些渴望、抱持这些恐惧,从中穿越,看到更大的画面,并看到情绪后边的东西。

——而面对自己的渴望,有时比承认自己的恐惧,更加困难。

然后呢?

也许会意识到,所有的行为,其实都徒劳无益。

饥饿困顿的心,看似热切,实则冷酷无情。她并不真的在意,所追逐之物。那里没有爱,没有关怀。只有需要。得不到,恐慌;得到,扔下。再要。无论被渴望的,是物品、是他人,还是梦想。

迷茫的心,分不清,到底是要,还是不要?

继续观照。

 

8

继续观照。

看一看,朗朗乾坤下,到底是什么,在心中掀起这多的恐惧和渴望?

是啊,是有一种力量,推动着这些情绪,往外冒。

我看到两种情况。

第一种情况……呃,该如何描述这份体验呢?

心中,有一片虚空。它偶尔向我显现。

 

 

那是一个未知的天地,无边无际,没有地心引力。不受任何人掌控。有时被体验为一片可怕的深渊。

也许你也曾感知到它。也许还没有。但它一直存在,并在很多间隙中显现。尤其当人独自面对自己,它就悄无声息,滑入舞台。

在这片巨大无边的虚空中,心中有什么,什么就会被勾出来,被带到台前。

有分离创伤,就会觉得孤独、被隔离;

曾被遗弃、被忽略,就会感到凄凉、荒芜、冰冷;

曾被虐待,身上都会发痛。

心有怨恨,就会陷入争执、愤怒、想要毁灭的情绪。

有死亡恐惧,就会怕鬼,怕看不见的东西。

……

或者,你也可能感受到喜悦、空灵、放松、圆满、爱……

总之,心中有什么,就会被勾出来什么。

对创伤感深重者而言,每一种被激活的感觉,都如此真实、强烈。仿佛曾经的苦难,重现眼前。

也许,你曾体会过我说的东西。也许你只是模糊地感觉到,当一个人,又没事做的时候,很难受。静不下来。或者觉得必须找点事情做,否则会发疯,会变颓废,会出问题。Anyway,就那意思。

说明你隐约知道,一个人的时候,似乎心里会跑出点什么可怕的东西。只是你不知道那是什么,也不曾去看过。

第二种情况,广为人知。

所有早年未曾处理过的创伤,都贮存在心里,并固化成某些认知,如“没人会真的爱我”“没人真的在乎我”,“我没有价值”,“他们最终都会离开我”……等。所有生活中再度出现的、类似情境、类似结构的经历,都会激活这份伤痛。

比如,一个人不能及时回复你的信息,就可能激活你被抛弃、被冷落的创伤。你也许能感受到它,也许只能感觉到心生不快,并暗自对对方产生负面评价。

再比如,早上被闹铃叫醒,按时起床,可能唤醒你被逼迫、不得不屈服的情绪体验。

可以把生命本身看成一个巨大的虚空。在这里,万事万物,都在快速流动和更新。心中若是清明无碍,就会体会到一种自由、圆融的感觉。

而那些未曾化解的情结,就会被体验为一种固化、脆弱和障碍的东西。在这股自然运转的生命洪流中,这些情结就会被触碰、引爆。外在的事情和人是缘,内在的情结或创伤为因。

被激活的伤痛,引发强烈的情绪,让人恐惧。这恐惧让人难以承受。几乎来不及觉察到底发生了什么,受伤者就会本能地逃离。

逃离那种脆弱、渺小、无助和失控的感觉。然后在现实中迅速寻找点什么,来恢复掌控感和良好的自我感。

这就是渴望与恐惧背后的力量。

 

9

追逐、寻求、转移注意力。想方设法,逃离情绪苦海——海水汹涌,要自救啊。

没咀嚼过这种经历的人,不知其苦。受过这种苦的人,又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,一切都是多么徒劳无益。仿佛面对一个黑洞,不断填充,就是不够。

不够,不是对方不好。而是他们再好,也不是解药。反而喝得越多,中毒越深。

关于这一点,你的心知道。所以,得到,又会放掉。再找,再得到,再放掉。直到你里里外外都清楚意识到,答案根本就不在外物之中。

答案在哪里呢?

要回到根子上。

 

 

10

再来看这股引发恐惧与渴望的力量。它想要什么呢?

当持续观照,我发现它对我,对一切,都一无所求。它只是生命这个自然现象的一部分。它并不在意我疼还是不疼,好还是不好。它象风,象水,象阳光,只是散发、流动。

当没有阻碍时,它就自然流动,有阻碍时,这阻碍就会被它冲击。引发痛苦。

所以问题不是它想要什么,而是作为可以感知这份疼痛的“我”,想要什么?

当然想要化解障碍,脱离痛苦。

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,任何干预都无效。能真正消除痛苦的,是对痛苦的理解。在理解的过程中,释放情绪,消除固着。那必须是一种多面向的、基于本真实相的理解。而这份理解,只能通过如实观照,获得。

顺着看得见的行为,去感受心。

顺着粗放的情绪,找到情绪后边的动力。

顺着后边的动力,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画面,看到心如何为情所动,构建故事,产生固化的、创伤性的信念。这些固化的信念和自我感,如何被流动的外境和内境所冲击,滚雪球般、产生更多的伤痛。

一层层看下去。当观照足够多、足够清晰,理解就会升起。这理解就是光,照亮一切黑暗,化解一切情结。你会看到,那情结,不过是心的产物。

观照让我了知,一切都是心。心生万物。

那虚空是心。与虚空相应的,是心。对虚空产生恐惧的,是心。重回创伤情境的,是心。固着的,是心。产生情绪的,是心。排斥和逃离的,是心。催生行为的,是心。照亮黑暗的,也是心。

不确定,对你而言,这是否是一条更好的路。它艰难、漫长。要穿越很多痛苦。但我相信,这是一条归根之路。

无论此生能抵达何处,每一份如实的观照,都会带来新的了悟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本文原载于”归根之旅“微信公众号,扫码可关注,并与作者互动。亦可预约咨询。

 

(咨询取向:将结合禅修中的内观方法,及心理咨询中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原则,陪伴来访者探索内心。包括处理创伤、面对情绪困扰、人生意义缺失感、自我虚弱无力感、对外在环境恐惧感,亲密关系及人际关系等困扰,踏上自性化旅程)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周琼

周琼

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深度心理探索者.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. 禅修者. 原财新传媒资深记者. 个人微信公众号:归根之旅(guigen-zl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