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今天的孩子是否比我们那个时候体会到更多的虚无感?甚至,这是否将成为今天的孩子们一生中最大的挑战?

派派在哭,小声地抽泣。他耷拉着脑袋与眉头,眼睛里满是无助。那哭泣,与愤怒或抗议时滂沱而下的眼泪迥异。

这是上午11点左右,他起床好几个小时了。先是在家里玩了会儿塑料积木,接着到小区里晃悠了一圈。正值假期,很多孩子都出去了,他只遇到一个同龄的孩子。但对方跟他玩了不足半小时也回家了。他又转了一圈,没有找到任何玩伴,失望而归。

回到家后,妈妈给他编了一个故事,他很高兴。爬到妈妈的膝盖上,要求再来一个。于是妈妈又编了一个故事,这一次,派派也参与了进来。

在故事里,他很细致地讲到一只猫宝宝在公园里玩的情景:它想尿尿了,但他不喜欢马桶,因为所有的马桶都太大了,猫宝宝会掉下去的,所以猫宝宝就在公园的草地上尿了……”

快乐的时光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。他开始抱怨呆在家里不好玩。妈妈问他想玩什么?他想了一下,问可不可以看动画片。

接下来他看了约二十分钟,自己把电脑关了。没什么好看的,他说。

他从卧室走到客厅,从沙发上滚到地上。拿起一样玩具,扔掉;再拿起一样,又扔掉。那个一周前在他强烈要求下买回来的变形金刚,被冷落在椅子底下,他只玩了很短的时间,就失去了兴趣。

我坐在对面的椅子上,看这个不足四岁的孩子如何被无聊感侵袭。

他在房间里无精打采地走动。先前听故事时的快乐与灵动已从他的眼睛中消失。他的眼皮耸拉下来,手也垂下来。

提议他去看故事书,他摇头。再提议他跟妈妈一起做饭,还是摇头。那想吃点什么吗?”“不吃”……

派派想要什么呢?妈妈问。这下,派派扛不住了,开始扁嘴哭泣。一边哭一边说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
哭了好大一会儿。直到奶奶打开电视,他不由自主地跟着电视广告念起广告词来,才渐渐止住眼泪。

多熟悉呀,这吃饱喝足后,百无聊赖的状态。只是大人们再也不会为此哭泣了,因为生活中比这值得伤心的事儿还多得多呢。但哭泣是多么完美的表达。不愉快的感觉(不管来自何方),仿佛繁殖过快的坏细菌,只有泪水有利于将它们冲洗掉。男孩子也可以哭吗?哦,当然当然,所有人都可以想哭就哭。哭过之后,有些坏心情就好转了。

只要心情不太糟,我总是把他抱过来,来吧,到妈妈的怀里哭……人生的虚无感,将持续一生呢,世间的哲学,艺术,文学莫不由此生长。大人们对此的体会,只会更多,且无从消解。

我只是在想,今天的孩子是否比我们那个时候体会到更多的虚无感?甚至,这是否将成为今天的孩子们一生中最大的挑战?

在我们那个时代,我们小小的世界中,有比这个困难得多的挑战。

那时候,大人都很忙,孩子能吃饱穿暖,不出安全问题,就算是大人对孩子尽到了责任。除了吃饭,我们没有更多的零食吃。在22岁以前,我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花钱买来的玩具。那时候,能找到任何一丁点好吃的东西,哪怕是还没长成的酸李子,我们都能为此忙乎和高兴一个下午。那时候,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,已经可以不受父母监管,跟着大孩子在外边疯玩。我们也愿意做很多事情来吸引父母的关注。

我们生活在匮乏和重重的规则中(规则有利于父母对孩子的管理),那时候我们哭泣,更多是为的是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,以及对抗规则。

今天的孩子生活中应有尽有,并且鲜少受到约束。他的问题是选择过多且缺少玩伴。这些都将助长虚无感。

人生的痛苦无从避免。不为这个痛苦,就要为那个痛苦。

我期待他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并为之投入精力。人生本无意义,全靠自己赋予。找到自己乐于为之的事情,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虚无感?我不确定,但希望如此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周琼

周琼

14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深度心理探索者.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. 禅修者. 原财新传媒资深记者. 个人微信公众号:归根之旅(guigen-zl)

文章